全球首台260吨氢能矿卡首秀、全球首款氢-电混动乘用车展出、全新一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SUV首次在华亮相、燃料电池堆等设备普遍实现高国产化率……记者在6月18至20日举办的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上获悉,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专家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须完善顶层设计、继续突破技术瓶颈、加大应用推广,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经过几年发展,氢燃料汽车在整车制造和核心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整车性能持续提升,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关键零部件也在加速实现突破。
上海氢通能源集团与徐工集团联合打造的260吨氢能矿卡是全球最大吨位氢能矿卡,各项技术指标均行业内领先,并拥有多项原创技术。这台“巨无霸”长14.748米,仅车轮胎就高达3.7米,满载重量超过405吨。在技术上,首次实现了车载大功率电池系统、分散式储氢技术、车载大功率双向DC/DC的应用。
氢采300是上海氢通能源集团针对矿卡、重载重卡和船舶等领域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燃料电池产品,采用双引射供氢、能量回收、多合一设计、智能化算法等前沿技术平台化设计,可满足极端低温——零下40度场景使用,寿命可达25000小时。
动力性能与续航能力双重突破、可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自启动的电堆;综合性能提升10%至15%的催化剂;采用全新工艺、寿命有望突破3万小时、成本降低30%以上的钛基碳涂层双极板……这些技术成果为氢能车辆商用化应用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认为,随着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加速突破,量产商用燃料电池的额定功率、寿命、电堆体积功率密度等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氢能的制取、储运加注,到燃料电池、电堆、双基板、膜电极等主要核心部件,再到整车制造,这些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的低碳转型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是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低碳化、零碳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中重型商用车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张进华表示。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氢走廊”的开通,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已经从早期的公交车广泛应用于干线运输、冷链物流、市政环卫、出租网约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多元化场景。
在氢通能源集团董事长、CEO任亚辉看来,氢能以前主要用在产品的示范应用,未来重点将放在商业化应用场景上。谁掌握了未来场景,谁就掌握了氢能未来的命脉。任亚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氢能在细分领域有着广袤的市场,氢能矿卡、氢能重卡、氢能船舶、氢能重型无人机都是被看好的细分赛道。
申能能创氢能发展中心主任胡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除了通过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进步,还要创造一些使用场景,为氢能装备和技术找到出口,通过场景来带动产业升级。他还表示,氢能交通仍将承担引领中国氢能发展的重要使命。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钢铁化工、航运、重载运输等高碳排领域成为了新的主角,氢能无人机、氢能船舶、氢能自行车、氢能行李箱、氢能户外电源等产品也开始试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认为,从应用端看,工程机械领域有氢能矿卡,储运领域有氢能运输车,这些场景应用足以说明氢燃料汽车技术和应用在不断拓展。
规模化应用仍需多方发力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在国家相关示范工程的支持和带动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明显扩大,到2024年底累计推广超过2.8万辆。今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收官之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产业链日益成熟。但是,将行业推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仍有一段路要走。
业内人士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总体上仍不及预期,行业韧性较弱。尤其是标准法规的建设,氢气的储运以及价格偏高等问题,都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推广和市场化运用,需要凝聚共识,攻坚克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