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体系转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新型能源将逐步成为我国能源主体。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推动生产与生活用能类型和方式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范围,醇作为一种氢能形式,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换载体。醇氢汽车可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短板,正加速从低碳排放走向净零碳排放,醇氢汽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力系统正向多元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2030年,我国将建成多元、绿色、智能的电力系统。截至2024年底,我国火电装机达14.44亿千瓦,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43.14%。未来,火电将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逐步转型,2030年我国火电装机预计可达16亿千瓦。水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位居第二,2030年水电装机预计可达5.4亿千瓦。风电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量可达10亿千瓦。光伏是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之一,2030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20亿千瓦,成为装机规模最大的电力品种。同时,核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共同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多元化发展。到2030年,我国绿色电力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约70%,绿色电力消费量将进一步提升,逐步成为电力消费主体。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新型储能等,推动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
绿醇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换载体。
绿色甲醇,又可称为“液态阳光”,通过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等)制取绿氢,再利用绿氢与补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实现间歇性清洁电力能源的时空转化与存储,形成易运输、易存储、高安全的液体燃料。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甲醇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M100车用甲醇燃料的标准》。今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推动建设一批绿色燃料生产基地,并重点推进绿色燃料在交通领域应用和氢能重卡等新能源运输装备的规模化应用,研究出台交通运输绿色燃料“制储用”标准。
绿色甲醇产能方面,我国领跑全球。在已投产项目方面,截至2024年8月,国内已建成项目5个,合计产能约22万吨/年,采用二氧化碳加氢制取甲醇。在建项目方面,截至2025年3月,已开工项目达491万吨,集中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在规划项目方面,截至2025年3月,全国规划产能超5000万吨/年(若全部实现且用于汽车,可支撑3000-5000万辆车辆运行),涵盖生物质、绿氢耦合、风光制氢等技术路线。
醇氢汽车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下从低碳走向净零碳。
醇氢汽车按照技术路线,可以是甲醇内燃机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甲醇内燃机作为动力耦合装置)、增程式电动汽车(甲醇内燃机作为增程器)等。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在现有甲醇格局下,甲醇汽车产生的PM2.5要降低80%,能效提升21%,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26%。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甲醇汽车将实现从能源生产到能源应用的净零排放,类似现有纯电动汽车,可以从绿电生产到绿电消纳实现绿色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