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拖鞋产业带,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内坑镇,这里年产7亿双拖鞋,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9个人穿过这里产的拖鞋……凭借着深厚的拖鞋制造产业积淀,内坑镇于2018年荣获“中国鞋都·拖鞋名镇”称号。
对于内坑镇拖鞋产业的跨越式变迁,在当地深耕行业多年的海峡虎总经理刘招阳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自2010年起专攻外贸拖鞋代工,2018年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以拼多多和淘系平台为主要阵地试水内销。起初,刘招阳以批发白牌人字拖为主,但因缺乏设计、产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很快便陷入以价格竞争为主的恶性循环。
在此背景下,海峡虎品牌应运而生。2021年,海峡虎借助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精准捕捉年轻群体的消费偏好,敏锐地发现了洞洞鞋的巨大商机。“2023年,我们推出了爆款洞洞鞋,目前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双。”刘招阳表示。
无独有偶,2019年,时春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手机拍了几张照,并编辑了16个字的标题,把当地的海特产梭子蟹上传到电商平台店铺,没想到销量从最初的每日几单很快变为几十单、几百单,这款产品迅速成为爆品。
从此,时春林夫妇不断学习,持续挖掘东港当地优势水产品。黄金鲍鱼螺、皮皮虾、猫眼螺……多个爆款产品的接连涌现,让时春林的店铺获得了更高的曝光率。2024年,时春林拥有了合作工厂,自己申请商标,制定产品标准,委托工厂进行深加工。目前,其店铺的在售产品超过100种。
刘招阳依托制鞋优势发掘新商机,时春林将地方水产打造成爆款引来广泛关注,他们都是“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模式的践行者。
融合发展的故事远不止于此——直播间里,主播手持一套湖州安吉的竹制茶具,镜头扫过身后琳琅满目的竹编工艺品,弹幕中“如何下单?”“包邮吗?”的询问此起彼伏;海口火山荔枝王溯源直播后,订单量增长了3倍……当下,越来越多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优品,正沿着数字经济的脉络走向全国、香飘四方。
“‘电商+产业带’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打通了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直接连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通过电商平台,产业带的产品能够快速触达全国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实现降本增效;直播等新形式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特色和制作工艺,增强购买意愿;同时,电商数据反馈能帮助产业带及时调整生产,形成产销良性循环。
记者注意到,为推动产业电商实现高效对接,各方正持续加码、协同发力。
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前5个月,“电商+产业带”推动产业转型,产业电商惠企对接走深走实,20余地举办超200场活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和内外贸协同能力。新疆、重庆、广西等地深化平台与产业带合作,对接达成农产品、电商物流等近50个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超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