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4.7%;进口约2911亿元,同比增长9.3%。尽管与2024年上半年约10.5%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这样的增长态势依然凸显了中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坚韧活力与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注册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仅前4个月,跨境电商新增注册企业就达到了5080家,同比增幅高达173.24%。截至6月,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注册总量已突破7800家。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第137届广交会期间对600余家机电工贸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工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比例接近40%。机电产品作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其上半年出口占中国出口总值的60%。也就是说,跨境电商已在传统出口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外贸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正加速传统工贸企业实现贸易数字化、出口品牌化、运营全球化。
新兴市场增长强劲
4月开始,随着美国小额免税时代走向终结、施行所谓“对等关税”,跨境电商被推到了“闯关时刻”。分散市场、多元布局是跨境电商企业应对变化、保持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焦点科技副总裁、中国制造网总裁曹睿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的外贸企业个个都是“多面手”——有意识地进行多元化市场布局,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建立更国际化的供应链体系,增强自身的经营韧性。他相信,通过平台和外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制造”能以更灵活的身姿应对外贸环境的变化。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已是跨境电商企业的普遍共识。曹睿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前5个月,他所在的平台流量同比增幅居前的区域为中东、拉美、非洲、欧洲、南亚,增幅均超40%;5月单月,中东区域流量“一骑绝尘”,同比增幅高达59%,非洲与拉美区域的同比增幅也达到50%以上。
众多外贸企业尝到了甜头,在新兴市场挖到了“第一桶金”。比如,主营保温杯、宠物碗的上海开芮实业有限公司原以出口美国为主,面对关税压力,借助MIC国际站市场分析精准了解到欧洲市场需求,其北欧定制款大容量保温杯成功拿下瑞典客户2万只杯子的采购订单;主营迷你电脑、工业电脑等产品的深圳市帆尼斯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MIC国际站的市场匹配与资源整合,打开了新兴市场的大门。
另据瀚闻资讯全球贸易与产业增长实验室(GTI)数据,上半年,中国B2C跨境电商对东盟出口规模第一,同比增幅达75.0%;对俄罗斯出口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46.9%。在前十位贸易伙伴中,有8个同比增速保持增长。中国B2B跨境电商商品出口前三位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中国香港、欧盟,其中,东盟不仅出口规模遥遥领先,增速更是飙升到338.0%。总体来看,在前十位贸易伙伴中,有9个同比增速保持增长。 |